为纪念九三学社创建80周年,扎实开展“学规定、强作风、树形象”主题教育,6月27日,九三学社天津城建大学支社组织10余名社员赴河南安阳开展为期三天的主题教育培训活动。在中国文字博物馆、谷文昌生平事迹展览馆、扁担精神纪念馆和红旗渠纪念馆等重要教育基地开展了现场教学。
探源中华文明,坚定文化自信。在中国文字博物馆,社员们系统了解了甲骨文发现与研究历程,大家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。社员们还了解到,为了更好地传承少数民族的史诗、医药、民俗等非物质文化,避免文化断代风险,帮助壮族、彝族等少数民族创制文字,也是维护民族团结、促进文化繁荣的重大举措。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,一脉相承的文字体系正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最好见证。

学习楷模精神,锤炼政治品格。在“四有书记”谷文昌纪念馆,大家学习了谷文昌同志生平事迹。从投身革命、建设东山,到带领群众植树造林、兴修水利、发展生产,谷文昌同志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,展现了“心中有党、心中有民、心中有责、心中有戒”的优秀县委书记形象。社员们纷纷表示要以谷文昌同志为榜样,既学做人之德,又学为政之道,更要带头模范践行。

感悟扁担精神,砥砺奋斗意志。石板岩镇扁担精神纪念馆内,“一根扁担挑天下,两个箩筐连城乡”的故事直击人心。70年前,供销社职工用一根扁担翻山越岭为群众送货的事迹,诠释了“艰苦创业、勤俭办社、一心为民、开拓创新”的精神内涵。新时代传承扁担精神,就是要赓续前辈们“一根扁担连民心”的赤诚情怀,关注民生,真正把参政议政的职责落到实处。

重温红旗渠精神,强化使命担当。在红旗渠纪念馆,通过全景沙盘、历史影像和实景体验,“劈开千仞太行,引来百里漳水”的壮阔史诗令人心潮澎湃。青年洞的施工场景记录片,再现了300名青年突击队员悬吊于绝壁之上、以钢钎和铁锤一寸寸开凿青年洞的震撼画面。红旗渠工程是“智干”与“巧干”的结晶,“旁洞分割法”将隧洞划分为六段双向同步开挖,使日掘进速度从0.3米提升至2米以上;工程人员自制水平仪,精准完成1500公里渠线的勘测定位,保障了渠水穿山越壑的精准流向。

此次主题教育培训既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,更是一场淬炼初心的思想洗礼。从甲骨文的文明密码到红旗渠的创新史诗,从谷文昌的为民情怀到扁担精神的赤子之心,这场跨越千里的追寻,终将化作脚下坚实的道路——一条连接历史荣光与未来征程的精神通道。参训社员一致表示,要发扬红旗渠精神,立足本职岗位,努力为建设高水平城建特色大学和品牌强校工程作贡献。
九三学社西青区基层委员会副主委王艳玲、高红梅、王文涛参加培训活动。